+-
观看红色革命遗址观后感 红色革命遗址观后感300字

回首历史,我们民族经历了许多巨大而艰难的境遇,在这些境遇中,有无数刚毅勇敢的革命先烈,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舍己为人的精神,为迷茫无助的民族命运投下了光辉,为激流的民族命运划下了最鲜红最深的注脚《泰晤士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篇红色革命遗址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色革命遗址观后感1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一直想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趁着假期我和家人一起终于踏上了这次红色之旅。

中国共产党一大在1921年7月到嘉兴南湖一艘船舫中续会,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红船精神”是教育当代共产党员的无价之宝,是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财富,为我们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弘扬“红船精神”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阵地。

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走上了历史舞台,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嘉兴南湖的这艘“红船”最先燃起了共产党的火焰,燎原中华大地。

通过对革命圣地的参观,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了解了党的历史,增强了党性,近距离体验了先辈的革命历程,经受了一次红色洗礼。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只有紧密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使我们的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财务工作者,我要学习、传承这种精神。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实干精神,树立群众至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把群众当亲人,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结合当前党组织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觉得对党章党规,一系列讲话的学习,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这一活动,非常有必要!“两学一做”关键是要端正思想作风,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果。我觉得自己应该牢牢抓住这次学习和教育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党性意识,在单位里,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坚持把“两学一做”融入到日常生活,认真学习,丰富头脑,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在平时的财务工作中,廉洁自律、公平公正、艰苦朴素,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尊重、热爱、服务群众,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紧密联系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和期望,争取努力早日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国共产党员和财务工作者!

红色革命遗址观后感2

百余年来,中国从山河破碎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十余年来,我从呱呱坠地走上快乐成长之路。行走在成长路上,红色之旅带给了我许多沉思与启迪。

语文书上说,圆明园曾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不仅有来自各地的风景名胜,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可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把圆明园抢劫一空,还放火烧了三天,我国这个园林艺术的瑰宝瞬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我从书本中走出来,看到的实地景象更让人义愤填膺:残留的石柱纵横交错躺在地上,仿佛在重现当年侵略者毁灭他们时的悲惨情形;地上野草随风飘荡,好象哭泣着诉说弱国任人欺凌的历史。站在遗址门前,我深深懂得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人民要想挺直腰板做人,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作为坚强后盾。

历史的车轮转到了二十世纪,井冈山上点起了星星之火。爬上井冈山,对我来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洗礼。置身井冈山上,放眼望去,到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气势磅礴。为了推翻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坚持不懈地与侵略者作斗争。1927年,我们湖南人毛主席率军登上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开创了星火燎原的革命伟业。经过20多年的浴血奋战,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瞻仰烈士纪念碑和军事博物馆后,我仿佛又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和英姿飒飒的英雄。站在井冈山的黄洋界哨口,我反问自己:红军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英勇奋战,我生活在这么幸福美满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积极奋斗呢?

今年暑假,我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真正感受到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自豪与骄傲。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与朝阳一起冉冉升起,我不由地肃然起敬,我仿佛在国旗里看见了一位位英雄人物的身影,逐渐变成红色。

作为旅游者,我在红色之旅中切身体验到了祖国从贫穷到富强,人民从受压迫到过上幸福生活的辉煌历史,自己也收获了许多知识与见识。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我将进行更多的红色之旅,在旅途中学习,在旅途中进步,在旅途中成长……

红色革命遗址观后感3

7月6日清晨,大雨如注,我们小记者团在《关心下一代》周报编辑叔叔和阿姨的带领下,坐车去参观雨花台纪念馆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当我们到达雨花台纪念馆时,雨渐渐小了,淅淅沥沥。空气中笼罩着一种哀伤的氛围。

我们下了车,只见雨花台纪念馆是一座松柏环绕的山冈,高约100米,长约3。5千米,顶部呈平台状,有三个紧紧相依的山冈组成,显得庄严肃穆,安详厚重。

走进雨花台纪念馆,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正对着的两块竖立的石板,一前一后,分别刻着《国歌》和《国际歌》。《国际歌》歌词雕刻了五个国家的语言。《国际歌》石板两旁又各刻着一位男子和一位女子,像一对天使维护着国际和平。

继续向前走,来到纪念碑脚下,两边的石梯中间,用花朵摆出了“不忘初心”这四个字。走上100级的石梯,我们来到纪念碑旁,它坐落在主峰峰顶,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纪念碑高42。3米,碑体是方形,宽7米,厚5米,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金字。碑前列有烈士铜像,高5。5米,代表着所有的战士,名为“宁死不屈”。走近他们,我似乎能听到他们血战沙场的呼号,似乎能看见他们冲锋陷阵的身影,似乎触摸到他们那颗赤诚的爱国心……不知何时,铜像肩上神奇地站着一只刚刚飞来的和平鸽,它仰望着蓝天,像一个高傲的将士。

随后,我们给烈士送上花圈,低头默哀,再绕纪念碑一周,往回走,又走进了纪念馆。

一进去,“信仰的力量”这五个大红字就展现在眼前,下面,“雨花烈士生平事迹展”这几个字金光闪闪。纪念馆内分十个展厅,按四个历史时期陈列了牺牲在雨花台及南京地区的127位烈士的珍贵史料,展出了许多照片、文物、图画、浮雕……有的烈士才十几岁,就壮烈牺牲了;有的战士们抱着枪冲向敌人,丝毫不惧怕任何的危险;那些破旧的遗物深深地钻进了我的心……让我们将“弘扬先烈精神,献身四化大业”作永远的行动指南,奋斗目标。

午餐过后,我们坐车前往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来到馆内,看到那一幅幅雕塑,那一具具尸骨,刺痛着我的心,我们的同胞饱受着欺凌,我们崇敬的战士们正在血战,我心中燃起了愤怒的火焰,恨不得将日本夷为平地。

这次参观让我深深震撼,战士们为国献身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他们虽然壮烈牺牲了,但他们舍生忘死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如果要让祖国不受侵略,我们就要铭记历史,努力奋斗!

红色革命遗址观后感4

我们在这个和平时代幸福的生活。是老一代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听爷爷奶奶讲他们以前的艰苦岁月。野菜、玉米、红薯是他们的主食,玉米粥是他们的饮料,大白菜则是他们的佳肴。听起来确实艰苦,但他们的上一代却更让我们敬佩,那就是革命前辈老红军。顺着历史的大潮,我们寻找这红色的足迹。在我们山东有这么一个革命老区。今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走进沂蒙山区,追寻红嫂的足迹,聆听那感人的故事。

走进常山庄村的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一尊年轻妇女一手搀扶着伤员,一手掀开衣角用乳汁救护的铜像,深深的震撼着我们。这儿保留了沂蒙山区的抗战古村风貌,房子和墙都是用石头砌成,有些房子有一百年的历史了。馆内以红色为主,以文字、图片、荧屏、雕塑和实物相结合,详细了介绍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看着照片中一位位看似平凡、慈祥的老奶奶,听着她们的故事却让我们肃然起敬。她们除了有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胡玉萍外,还有一大批红嫂典型。有智闯虎穴的刘玉梅、有卖女拥军的方兰亭等等。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送军粮、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她们的那几句,“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衣。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听着就让我们潸然泪下。

她们虽然平凡普通,却干了出一件伟大的事情,尽管她们大字不识一个,但她们心中有个信念,那就是为革命出一把力,让全中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有这么一群红嫂的支持,才让我们的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和敌人厮杀。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我们现在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的国家也慢慢的强盛起来了。我们作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应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在当今的和平年代,舍身救人的事迹也是红色精神。我们小学生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能够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富强,不辜负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

红色革命遗址观后感5

八月一日建军节,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周恩来总理和朱德总司令在八月一号,改变了我们中国人的道路,他们将我们引导到光明的道路上,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这一天,中华人民现在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它就是八一建军节。

今年的这个建军节,我想过得比以前更有意义。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和表哥阳阳一起去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我们去追寻红军的足迹,去缅怀先烈,了解历史。

到了红军广场,我一眼就看见了广场中停放的那架飞机,那是列宁号侦察轻型轰炸机。这是红军缴获的国民党的飞机,也是红军的第一架飞机。我抚摸着机翼,一种自豪涌上心头。

抬头一望,正对面的建筑物上几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这是江泽民的题词呢!我们快步上前,拾级而上,旁边雕花的扶手十分古朴。

从入口进去,我看见一个大大的电子屏幕,上面介绍了纪念馆的参观路线和七部分的内容简介,从这里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纪念馆里一尊尊雕像吸引了我的视线。在第一展厅中一排伟人的雕像屹立着,正是他们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再往前走,我看见了徐向前的塑像。徐向前原名叫徐象谦,因为他自己的永远向前的革命精神而将名字改为“向前”。他用自己的一生对“向前”作了最有力的诠释。我们还看见了沈泽民临终前写报告的雕像。他坐在简陋的屋子里,斑驳的墙壁,昏黄的油灯….虽然有一盆炭火,但从他单薄的衣物上可以想象他的寒冷。这至死不渝的精神让我感动。

革命的成功不单单靠领袖人物,人民大众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雕像同样让我感到震撼。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信阳站工人2000余人提前拉响了罢工的汽笛。截住了一列由南往北的列车,与前来镇压的反动军阀进行针锋相对的抗争。虽然林详谦、施洋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的精神永留人世间。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组雕像是“柳林起义”。红军用“土坦克”打败敌人的“洋碉堡”。“

土坦克”就是把棉被浸透水,蒙在一张方桌上。就这样居然把火力猛烈的“洋碉堡”打败了。真是令人拍手称快!

在当时红军要取得胜利非常不容易。我们看到展出的实物有:大刀、长矛、红缨枪头、脚鱼叉等,比起日本的东洋刀差远了,更不要说洋枪大炮了。我们还看到了红军穿过的草鞋、军装等。看着这些我心潮起伏,这些锈迹斑斑的武器上不知洒下了多少红军的热血与汗水,我也不由得想起红军与敌军搏斗的场面。我的眼睛湿润了。

今天我认识了信阳的革命背景,知道了我们的现在的生活是伟大的红军和广大的农民工人用大刀长矛打拼出来的,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不由得对他们肃然起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我希望以后每年的建军节我都能去参观一处革命纪念馆,让我们去追寻红军的足迹,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吧!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为更多的人创造幸福吧!

以上内容就是查字典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网。